喜悦人生爱情挽回

首页 经营婚姻正文

为什么有些人只谈恋爱不结婚(只恋爱不结婚是在耍流氓吗)

admin 经营婚姻 2021-11-14 03:03:05 417 0 亲密关系

为什么有些人只谈恋爱不结婚(只恋爱不结婚是在耍流氓吗)

导读:《心理学简报》本期内容简介

虽然很多人并非是不婚主义者,但谈了很多次恋爱,却始终没办法走入婚姻。
是缺乏责任感,还是爱得不够深?

本期《心理学简报》将为读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为什么人们达不到步入婚姻的心理阈值。

(全文共计一千余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知识背景:Erik Erikson社会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人生必经的8个阶段

著名的德裔美籍心理学家Erik Erikson和他的妻子Joan Erikson在20世纪下半叶提出了“人生的8个阶段”(Eight stages of man),总结出了一个人从生到死必经的8个心理发展阶段。

在Erik Erikson的理论中,他认为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会面临不同的心理危机,平安渡过危机的人能够达到克服该困难的心理阈值,从而获得“新技能”;如果不能顺利渡过危机,将无法逾越该危机,从而站在积极的对立面,排斥积极克服该危机的心理状况[1]。

20-39岁:选择发展亲密关系还是选择孤独

Erik Erikson指出,在一个人进入20-39岁时,所面对的社会心理危机是亲密vs孤独。
如果能顺利渡过该危机,将产生组成密切关系并和他人分享生活的诉求,从而形成能够与他人相互关怀、同甘共苦的正面结果;如果没能渡过该危机,将导致疏离社会和他人的行为,并选择寂寞孤独的生活[1]。

Erik Erikson认为,导致这样心理分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一个人“爱”的能力,只有具备能关心他人的能力才能去爱一个人,才能产生亲密关系[1]。

只恋爱不结婚的心理分析爱无力导致缺乏亲密和分享的需求

在20-39岁期间,是一个人寻找配偶的黄金期
有部分人只恋爱不结婚,看似不羁,实则有苦难言。
很多人对婚姻有恐惧,但这种恐惧与其说是对婚姻的恐惧,不如说是对亲密关系的恐惧。

并非每个人都拥有相同的爱的能力。
爱无力的人无法自发地关心他人,并不希望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生活,从而难以形成稳固的亲密关系,因此对婚姻,这种以长久亲密关系为目标的共享生活对于爱无力的人来讲就如噩梦一样恐怖。

爱无力的产生原因:心理奖赏机制瓦解或者缺乏信任感

爱无力并非天生,曾经具备爱的能力的人可能由于付出而得不到回报后,心理奖赏机制得不到正向反馈从而瓦解,因此从愿意关心和付出的态度转变为爱无力,导致宁愿孤独也不愿苟同。

爱无力可能也来自于缺乏对他人的信任能力。
由于无法信任他人,奉献和付出的心理阈值较高,因此难以形成亲密关系,很难与他人同甘共苦并分享生活。

总结:只恋爱不结婚不是耍流氓

综上所述,一个只恋爱但不愿结婚的人并不是在故意耍流氓,而很有可能是在20-39岁期间没有能顺利越过心理危机,从而导致产生亲密关系的心理阈值过高。

唯一永远不改变,是不停的改变。
爱无力的人也能成为为爱死心塌地的人
只要重塑他们对爱的能力,建立正向的心理奖赏机制,培养信任的能力,也能将对爱无力的人呵护成为爱而奉献的人。

参考文献

[1] Erikson, E.H. (1959). Identity and the life cycle: selected paper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

原创作者|吉夕心 (《心理学简报》总编辑)

审稿|心上田 (《心理学简报》审稿人)

获取更多专业的心理学科普知识,欢迎关注@心理学简报

为什么有些人只谈恋爱不结婚(只恋爱不结婚是在耍流氓吗)

版权声明

网站资料部分均来自于网络,如若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刻删除!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