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笼二次吸引螺旋法则
是香港泡学提出的法则基础上改变成的挽回方式,挺实用的,没有统一版本,核心一样(鸟笼原理),做法不同。
蜡嘴鸟如何调教?我家的鸟关在笼里,很怕人,而且总是在鸟笼里的杆子上跳啊跳的,是不是笼子太小了
蜡嘴雀的训练 调教
黑尾 黑头蜡嘴雀 别名梧桐、大蜡嘴。
属雀形目,雀科。
在我国的东北北部和中部繁殖,迁徙时经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四川等省,到湖南南部、福建、广东等地过冬。
[形态特征] 体长21厘米。
嘴粗大,呈蜡黄色。
额、头顶、嘴基四周、眼先、眼周和下颏为深黑色。
头侧、颈侧及上体、翅上覆羽、肩背部为浅灰色,微沾淡褐色,腹部中央灰白色,尾下覆羽白色,尾羽黑色。
[雌雄鉴别] 雌雄同色,但头顶黑色的形状不同,从鸟头的后面看,黑色形状像桃子,向下有个尖的是公鸟;下端较钝圆、无尖的是母鸟。
另外雌鸟的颜色较浅。
[生活习性] 栖息于山地及平原各种林型中,有时到果园及居民点附近活动,主要在高大的乔木林中成3-5只小群活动,繁殖期成对活动。
以各种植物种子、浆果、树芽为食,也兼食少量昆虫。
喜食麻籽和葵花籽。
5月上旬开始繁殖,营巢于针阔混交林。
每天产卵一枚,每窝4-6枚卵。
孵化期为14-15天,雌雄亲鸟共同育雏。
[蜡嘴雀的挑选] 每年秋季大量的黑头蜡嘴雀从北方向南方迁徒,很多地方的鸟市上都会出现,要从中选出几只好的蜡嘴雀并不难,无论雌雄及幼鸟均可调教。
幼鸟的上嘴有黑色,并且黑色面积越大、颜色越深的年龄越小。
就我自己这几年的训鸟经验而谈,挑选梧桐有以下几个标准: 1、体型:梧桐的体型有比较细长的,也有比较短圆一些的。
身材细长的飞行能力强,飞起来的快,训练成绩会比较好,只是野性较大,不太容易训;而身材短圆的性格比较温顺,容易训熟,适合初学者。
2、嘴:粗大而呈弯曲状的,这样的嘴形接弹准确。
3、眼睛:眼睛应清澈、明亮而有神,眼球突出。
4、翅膀:肩胛部位应紧贴身体,翅展要大,飞羽及履羽不能有残缺,双翅在尾部并拢交叉。
5、尾巴:我认为应该是比较长些的好,末端呈钝圆形的比有尾叉的飞行能力要强。
6、腿、脚:无残缺,趾爪完好。
7、肛门:肛门周围的毛干净,无粪便,不要买到拉稀的鸟儿。
至于鸟的年龄要看个人的喜好和训鸟水平了,有人喜欢玩墨嘴的,有人喜欢玩老黄嘴,如果是初学者还是训当年的幼鸟 [饲养管理] 黑头蜡嘴雀的叫声宏亮、动听,可用画眉笼或八哥笼。
但很多养鸟爱好者喜欢用架饲养,经调教后能学会其他小型鸟学不会的技艺。
黑头蜡嘴雀喜食麻籽、葵花籽和苏子等油料作物的种子,但在人工饲养下不能多喂。
平时以谷子和稻谷或者蛋米为主,并每天喂少量青菜和苹果。
每周清洗一次笼子及食水罐,保持食水清洁。
对于受训的蜡嘴雀就只喂麻子了,每天在调教后给喂饱,并给其饮水,喂饱后将鸟置于安静的地方,其余时间就不要喂它了。
[驯养调教] 蜡嘴雀比较容易训熟,经调教可以学会打弹,开箱取宝,翻飞,给客人送鲜花和烟、糖果,送钱和取钱等,但人们训练蜡嘴雀以打弹为主。
1、上架:这是一根长50~60厘米的直架,直径1.2厘米。
在架的上端用棉线缠绕约15厘米左右,以便于鸟抓握。
鸟儿买回来后直接上架,笼养时间越长鸟儿越难驯,刚上架时最好先不要用倒栽儿,因为鸟儿上架初期乱飞乱窜,容易弄伤翅膀。
过几天鸟儿认架后再换成倒栽儿。
上架第一天最好用手架着,使鸟儿不再怕人,脖线长短为15厘米左右。
无人看管时和晚上要放在离地面10厘米左右的地方,以防鸟儿上吊。
2、叫远:训鸟者手拿麻子引鸟啄食,每次喂食都是这样,这样喂它几次后,鸟儿见手不再感到害怕,反而知道那里有美味的食物。
以后手稍离开一段距离,使鸟能看到麻子但啄食不到,在饥饿状态下鸟儿就会飞到手上啄食,如果不飞到手上吃麻子,那就继续饿它,不要着急,第一次上手是需要有一定的耐心的,鸟儿在手上啄食几粒麻子后再把它送回架上。
经过几次训练后加长距离,训练距离超过1米时就可以解开绳子远距离叫远了。
叫远距离一定要到10米以上才可以,不然鸟儿会有飞逸的危险。
至于什么时候给鸟解开绳子,就要看鸟儿的饥饿程度和训鸟者的经验了。
受训的鸟儿每天只在下午训练完毕后给一顿饱食,平时是不喂的。
鸟儿在每次接受训练前都已经饿了一整天了,只有这样它才听主人的命令。
无论训练者走到哪里,鸟儿眼睛都随着训练者转,这时就可以试着将鸟儿解开了。
解开脖锁后,鸟儿的注意力全集中在训练者手中的麻子上了,所以不会飞走,张开手鸟儿就会飞到手中吃麻子了。
距离由开始的一米,加长到两米、三米,最后训练者快速的跑到10~20米远的地方张开手,鸟儿也能飞过来,叫远就完成了。
3、腰转:就是蜡嘴雀围着训练者的腰部转圈。
让鸟儿站在左手,右手放上麻子诱鸟飞过来口啄食,不等鸟儿吃到麻子,右手移向后方握拳,鸟儿也就随着向后飞,这时左手也移向后方使鸟儿站在左手上,奖励鸟儿一粒麻子,以后左手向后移的距离慢慢变小,甚至不向后移鸟儿也能围着主人转圈飞到手上,腰转就训练成功了。
4、打弹:打弹是黑头蜡嘴雀的强项,一般是一大一小两个弹子,训练者连续抛向空中让鸟儿飞起来接住,送回训练者的手中。
训练者将手中的麻子扔向鸟嘴的上前方,诱鸟儿张开嘴接食,经几分钟后即能训成。
鸟儿接食几粒麻子后,突然扔出一粒小弹,鸟儿会误以为是麻子而接住,它发现上当后会吐出弹子,训练者要迅速用手接住,不使弹子落地,并喂鸟儿一粒麻子。
若鸟儿没有接住弹子,就不给它吃麻子。
这样训练几次后鸟儿知道了原来接住弹子可以换取食物,条件反射也就形成了。
在鸟儿接住第一粒弹子(俗称底弹,直径8毫米)后,不要急于用手接弹子,鸟儿见不到食物是不会吐出弹子的,这时扔出第二粒弹子(俗称盖弹,直径12毫米),它会张开嘴继续接第二粒弹子的,但它可能接不住或者是在接第二粒弹子时吐出第一粒弹子,经过多次训练便可一口气接住两粒弹子了。
鸟儿能接住两粒弹子后,就可以训它空中打弹了。
训练者左手持鸟,右手扔弹子,第一个弹子扔得低些,第二个弹子扔得高些。
这样训练几次后,鸟儿会飞起来追第二粒弹子,如果鸟儿不飞起来接,那么在扔第二粒弹子的同时左手轻轻的向上托鸟,鸟儿就会飞起来接第二粒弹子了(俗称一座一起)。
训练几次后,再慢慢的扔高第一粒弹子,鸟儿就能飞起来接第一粒弹子,当鸟儿接住后不要等它落回来,右手迅速的扔出第二粒弹子,并且比第一粒弹子要高出许多,鸟儿就会继续向上飞起接住第二粒弹子,飞回来吐在训练者的手中,这时奖励它一至二粒麻子。
这样鸟儿打弹就算成功了一半,以后慢慢的把弹子抛高抛远,训练有素的蜡嘴雀可以腾空接住主人用吹筒吹向30高空的弹子。
光是直上直下的打弹没意思,北京老一辈玩蜡嘴的艺人训鸟打弹的基础之上,继续趟蜡嘴和盘蜡嘴。
趟蜡嘴:由两个人配合完成,第一个人扔出底弹,鸟儿飞起来接住后,另一个人在鸟的前方扔出盖弹,鸟儿继续向前飞接住弹子,并且把弹子送回第一个人的手中。
注意第二个人扔弹的方向一定人固定,距离慢慢的加长。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鸟儿就能接住第一个弹子后向一个方向平飞,训练好的蜡嘴雀能飞出500米左右,另一个人在预定位置等鸟儿飞过来,当鸟儿飞过来后,用吹筒吹出盖弹,鸟儿见到弹子会向上直飞接住盖弹,接住后掉头往回飞,将弹子送回第一个人的手中。
盘蜡嘴:蜡嘴雀接住第一个弹子后,训鸟者并不急于扔盖弹,而是让鸟儿在空中盘飞,一圈比一圈大,一圈比一圈高,当达到一定圈数后,训练者用吹筒吹出盖弹,鸟儿见弹子后向上飞起接住并送回主人手中。
盘的大小和盘的圈数与鸟儿自身素质和训鸟者的水平有关,成绩优秀的蜡嘴雀能盘5~6圈。
另外也并不是每只鸟儿都能玩盘的,能玩两盘以上的鸟儿就已经不错了。
训鸟并不是一朝一夕能练成的,所以需要训练者有足够的耐性,要尊重鸟的习性,先易后难、。
要从小鸟开始养才能到这个效果 负责很难到这水平
天气好时候往鸟羽毛上喷水 羽毛湿了就老实了·饿它一天第2天喷水拿手拿食物给它吃,天天这样时间长就不怕了; ~
争议蜡嘴雀,属于天空和田野,对于长江中下游来说,它属于冬候鸟,成群栖息地湿地和农村的树上,非常可爱,很善于吃虫。
相信你也是爱生命、爱自由的人,请你把它放回大自然。
谢谢
分手后想挽回,求高手支招
你这种直接去找对方挽回是不行的,尤其是死缠烂打出问题,根据鸟笼二次吸引螺旋法则,你要做的不是追,而是二次吸引才是最重要的,加油
什么是鸟笼效应
“鸟笼效应”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心理学现象,内容是:人们会在偶然获得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品的基础上,自觉不自觉的继续添加更多自己不需要的东西。
是人类难以摆脱的十大心理之一。
看到鸟笼人们自然就会想到鸟,这就是人们的惯性思维。
惯性思维是人们遵循之前固有的思路去思考问题,就像物体的运动产生的惯性。
惯性思维会使人们的思想固定封闭而形成盲点,缺乏突破和创新。
有时,人们需要跳出限定自己的固有思维,才能使遇到的问题迎刃而解。
理论根源
原因是这样的:即使这个主人长期对着空鸟笼并不别扭,每次来访的客人都会很惊讶地问他这个空鸟笼是怎么回事情,或者把怪异的目光投向空鸟笼,每次如此。
终于他不愿意忍受每次都要进行解释的麻烦,丢掉鸟笼或者买只鸟回来相配。
经济学家解释说,这是因为买一只鸟比解释为什么有一只空鸟笼要简便得多。
扩展资料:
鸟笼效应应用
这个规律放在企业里也可以说明很多问题,对整体而言,它可以说明企业的战略应该和能力相匹配,很多时候应该“顺势而为”,企业有什么样的能力,什么样的资源,往往就决定了战略的大方向。
在我们的管理咨询实践中,还遇到了一个“鸟笼效应”的例子,我们为一个企业进行组织设计和人力资源体系变革。
在管理诊断时发现企业里有这样的架构:总裁、执行总裁、常务副总裁。
根据我们的职能分析,这里面的执行总裁基本上是一个“空着的鸟笼”。
只是由于历史原因一直保留着这个位置,在进行了大的整改后,这个位子空了出来,却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
最后在我们的建议方案中,我们精简了整个组织结构,相应地,也扔掉了不少类似的空鸟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鸟笼效应
鸟笼效应是一个著名的心理现象,其发现者是近代杰出的心理学家詹姆斯。
1907年,詹姆斯从哈佛大学退休,同时退休的还有他的好友物理学家卡尔森。
一天,两人打赌。
詹姆斯说:“我一定会让你不久就养上一只鸟的。
”卡尔森不以为然:“我不信!因为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养一只鸟。
”没过几天,恰逢卡尔森生日,詹姆斯送上了礼物——一只精致的鸟笼。
卡尔森笑了:“我只当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艺品。
你就别费劲了。
”从此以后,只要客人来访,看见书桌旁那只空荡荡的鸟笼,他们几乎都会无一例外地问:“教授,你养的鸟什么时候死了?”卡尔森只好一次次地向客人解释:“我从来就没有养过鸟。
”然而,这种回答每每换来的却是客人困惑而有些不信任的目光。
无奈之下,卡尔森教授只好买了一只鸟,詹姆斯的“鸟笼效应”奏效了。
实际上,在我们的身边,包括我们自己,很多时候不是先在自己的心里挂上一只笼子,然后再不由自主地朝其中填满一些什么东西吗? “鸟笼效应”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规律,它说的是:如果一个人买了一个空的鸟笼放在自己家的客厅里,过了一段时间,他一般会丢掉这个鸟笼或者买一只鸟回来养。
原因是这样的:即使这个主人长期对着空鸟笼并不别扭,每次来访的客人都会很惊讶地问他这个空鸟笼是怎么回事情,或者把怪异的目光投向空鸟笼,每次如此。
终于他不愿意忍受每次都要进行解释的麻烦,丢掉鸟笼或者买只鸟回来相配。
经济学家解释说,这是因为买一只鸟比解释为什么有一只空鸟笼要简便得多。
即使没有人来问,或者不需要加以解释,“鸟笼效应”也会造成人的一种心理上的压力,使其主动去买来一只鸟与笼子相配套。
同样“鸟笼效应”也被称为“空花瓶效应”,我听说过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子的男朋友送了她一束花,她很高兴,特意让妈妈从从家里带来一只水晶花瓶,结果为了不让这个花瓶空着,她的男朋友就必须隔几天就送花给她。
当然这是此效应的一种甜蜜的体现。
鸟笼效应是一个著名的心理现象,又称“鸟笼逻辑”,是人类难以摆脱的十大心理之一,其发现者是近代杰出的心理学家詹姆斯。
鸟笼效应:假如一个人买了一只空鸟笼放在家里,那么一段时间后,他一般会为了用这只笼子再买一只鸟回来养而不会把笼子丢掉,也就是这个人反而被笼子给异化掉了,成为笼子的俘虏。
在管理诊断时发现企业里有这样的架构:总裁、执行总裁、常务副总裁。
根据我们的职能分析,这里面的执行总裁基本上是一个“空着的鸟笼”,只是由于历史原因一直保留着这个位置,在进行了大的整改后,这个位子空了出来,却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
扩展资料:
“鸟笼效应”放在企业里也可以说明很多问题,对整体而言,它可以说明企业的战略应该和能力相匹配,很多时候应该“顺势而为”,企业有什么样的能力,什么样的资源,往往就决定了战略的大方向。
在我们的管理咨询实践中,还遇到了一个“鸟笼效应”的例子,我们为一个企业进行组织设计和人力资源体系变革。
在管理诊断时发现企业里有这样的架构:总裁、执行总裁、常务副总裁。
根据我们的职能分析,这里面的执行总裁基本上是一个“空着的鸟笼”,只是由于历史原因一直保留着这个位置,在进行了大的整改后,这个位子空了出来,却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
最后在我们的建议方案中,我们精简了整个组织结构,相应地,也扔掉了不少类似的空鸟笼。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鸟笼效应
鸟笼效应是一个著名的心理现象,其发现者是近代杰出的心理学家詹姆斯。
1907年,詹姆斯从哈佛大学退休,同时退休的还有他的好友物理学家卡尔森。
一天,两人打赌。
詹姆斯说:“我一定会让你不久就养上一只鸟的。
”卡尔森不以为然:“我不信!因为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养一只鸟。
”没过几天,恰逢卡尔森生日,詹姆斯送上了礼物——只精致的鸟笼。
卡尔森笑了:“我只当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艺品。
你就别费劲了。
”从此以后,只要客人来访,看见书桌旁那只空荡荡的鸟笼,他们几乎都会无一例外地问:“教授,你养的鸟什么时候死了?”卡尔森只好一次次地向客人解释:“我从来就没有养过鸟。
”然而,这种回答每每换来的却是客人困惑而有些不信任的目光。
无奈之下,卡尔森教授只好买了一只鸟,詹姆斯的“鸟笼效应”奏效了。
实际上,在我们的身边,包括我们自己,很多时候不是先在自己的心里挂上一只笼子,然后再不由自主地朝其中填满一些什么东西吗?
“鸟笼效应”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规律,它说的是:如果一个人买了一个空的鸟笼放在自己家的客厅里,过了一段时间,他一般会丢掉这个鸟笼或者买一只鸟回来养。
原因是这样的:即使这个主人长期对着空鸟笼并不别扭,每次来访的客人都会很惊讶地问他这个空鸟笼是怎么回事情,或者把怪异的目光投向空鸟笼,每次如此。
终于他不愿意忍受每次都要进行解释的麻烦,丢掉鸟笼或者买只鸟回来相配。
经济学家解释说,这是因为买一只鸟比解释为什么有一只空鸟笼要简便得多。
即使没有人来问,或者不需要加以解释,“鸟笼效应”也会造成人的一种心理上的压力,使其主动去买来一只鸟与笼子相配套。
鸟笼效应放在企业里也可以说明很多问题,对整体而言,它可以说明企业的战略应该和能力相匹配,很多时候应该“顺势而为”,企业有什么样的能力,什么样的资源,往往就决定了战略的大方向。
企业的战略必须和企业的能力、资源相配合,不然看上去很美的战略实际中是不可能落实,要善于发现企业中存在的类似问题,比如组织结构中是不是有虚设的岗位等等。
鸟笼效应是一个著名的心理现象,其发现者是近代杰出的心理学家詹姆斯。
“鸟笼效应”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规律,它说的是:如果一个人买了一个空的鸟笼放在自己家的客厅里,过了一段时间,他一般会丢掉这个鸟笼或者买一只鸟回来养
1907年,詹姆斯从哈佛大学退休,同时退休的还有他的好友物理学家卡尔森。
一天,两人打赌。
詹姆斯说:“我一定会让你不久就养上一只鸟的。
”卡尔森不以为然:“我不信!因为我从来就没 有想过要养一只鸟。
”没过几天,恰逢卡尔森生日,詹姆斯送上了礼物——一只精致的鸟笼。
卡尔森笑了:“我只当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艺品。
你就别费劲了。
”从此以后,只要客人来访,看见书桌旁那只空荡荡的鸟笼,他们几乎都会无一例外地问:“教授,你养的鸟什么时候死了?”卡尔森只好一次次地向客人解释:“我从来就没有养过鸟。
”然而,这种回答每每换来的却是客人困惑而有些不信任的目光。
无奈之下,卡尔森教授只好买了一只鸟,詹姆斯的“鸟笼效应”奏效了。
实际上,在我们的身边,包括我们自己,很多时候不是先在自己的心里挂上一只笼子,然后再不由自主地朝其中填满一些什么东西吗?
版权声明
网站资料部分均来自于网络,如若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刻删除!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上一篇: 分手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 下一篇: 婚姻出现问题 我还能挽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