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悦人生爱情挽回

首页 情感专家正文

情感挽回袁芳(打游戏废寝忘食)

admin 情感专家 2021-12-07 13:07:05 196 0 陈女士情感挽回

“爸爸妈妈本来暑假要带我去旅游,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计划,现在我只能呆在家里,也不能出家门,我觉得好闷、好无聊啊。”

“暑假过后我即将迎来高三,可以是因为疫情,目前在家上网课,我感觉不适应,这样下去会影响我的复习计划吗?”

……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个暑假变得尤为特殊。对广大中小学生和家长来说,在亲子关系、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等方面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烦恼。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烦恼?中小学生该如何应对和解决?记者邀请南京市晓庄学院的“陶老师工作站”专职心理咨询师袁芳老师根据几个典型案例为大家支支招。

打游戏废寝忘食,上网课觉得不适应......当假期遇上疫情,专家教你破解”小焦虑“

典型案例一:打游戏废寝忘食,拒绝和父母一起用餐

小明同学暑假后将是一名初二的学生,放假以来,他每天打网络游戏超过8小时,甚至废寝忘食,有时候一天只吃一顿饭。为此小明没少被父母数落,时间长了,小明也不愿意与父母一起吃饭,甚至要等家长去外出后再走出自己的房间吃饭,很快又回到自己的房间,亲子之间也因此产生了隔阂。

心理老师支招:

避免因网络破坏“亲子关系”,控制网络使用时间

暑假以来,学生沉迷网络游戏或者玩手机、看电视的情况比较普遍,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尤为明显。遇到这类情况,我们认为,亲子关系是第一位的,不要因为网络让亲子关系陷入僵局,而且青春期也是父母和孩子形成新的相处模式的阶段。

首先,父母不要对孩子有过多的指责,或者说一些贬低孩子的话,要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帮助孩子从网络世界里走出来;其次,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协商,或考虑利用科技手段对孩子使用网络的时间进行控制,每天固定时间、固定时长开放网络,同时在学习之外,让孩子做一些他自己喜欢的事,以此来转移注意力;开学之后,家长要与老师进行沟通,多鼓励孩子,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成就感,慢慢地与网络拉开距离。

打游戏废寝忘食,上网课觉得不适应......当假期遇上疫情,专家教你破解”小焦虑“

典型案例二:

不适应网课节奏,学生担心影响高考

花花今年9月开学就要升入高三,她的目标是要考上一所重点大学。不过,花花的学习成绩不算拔尖,因此她下定决定在这个暑假查漏补缺。没想到,疫情来得突然,原本的线下辅导也变成了线上网课,网课的学习效果不理想,花花担心自己的学习计划完成不了,陡然增加的焦虑感甚至有些影响花花的正常生活。

心理老师支招:

坚定信心和目标,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

遇到这种情况,首先家长应该欣赏孩子对未来人生的规划,作为有决心、有想法提出自己的目标和计划,并且已经付诸实际行动。这时候,家长要鼓励孩子,让他们保持对自己的信心;其次,即便网课效果不好,花花也应该坚持上网课,保持学习的状态。甚至可以跟自己的老师沟通交流,获取帮助。一段时间过后,再看看自己的学习成果有没有发生变化,增强自我调节的能力。

需要跟大家说明的是,适当的焦虑感其实是有帮助的,可以增强孩子的执行力。虽然疫情打乱了原计划进而给孩子带来了不确定感,但要学着在其中找到确定的东西,比如上网课、自己制定复习计划等等,坚持下去就会有收获。

打游戏废寝忘食,上网课觉得不适应......当假期遇上疫情,专家教你破解”小焦虑“

典型案例三:

母子因为作业大吵一架,亲子关系崩了

放假以来,小方状态不佳,不能合理安排时间,作业完成情况一塌糊涂。小方的妈妈陈女士看到小方的作业后气得肝疼,妈妈持续不断地责备让小方的情绪到达崩溃的边缘,情急之下将妈妈推倒在地,随后躲进自己的房间将房门紧闭。陈女士冷静下来在小方房间外道歉,希望能够和儿子谈谈心,但小方一直不开门,也不愿和妈妈交流,陈女士非常担心,一方面害怕儿子会走向极端,另一方面觉得儿子怎么像变了一个人。

心理老师支招:

亲子关系产生冲突时,给孩子一些时间消化“坏情绪”

在陈女士和儿子起冲突的这个案例里可以看到,陈女士作为妈妈她感受到了孩子身上的变化,也在第一时间向孩子道歉想要修复关系,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不过,陈女士在感受到变化后没有再进一步地询问孩子的感受,了解他的近况,并且青春期的孩子一般是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流露自己的情绪的,所以家长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了解孩子,看看他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

陈女士的案例中,儿子小方在推倒妈妈后躲进自己房间里不愿开门,其实孩子也需要一些时间来消化这些情绪,一时间也是没办法和妈妈直接说话的。家长担心孩子的安危,可以发个微信或者从门缝里塞个小纸条,说“妈妈只是想确认一下你是否安全”,给孩子一个缓冲的时间。

另外,家长也要反思自己最近在工作上或者其他方面有没有遇到不顺心的事,当所有矛盾都积压在一起的时候,更要冷静思考该如何跟孩子交流。

记者了解到,这个假期,“陶老师”工作站作为公益性心理咨询服务机构,疫情期间发挥专业优势,以“96111”咨询热线为载体并开通13条专线,组织350多名教师和志愿者,为隔离人员和有需要的市民提供24小时线上心理咨询服务,累积接听心理咨询电话1800余次。此外,工作站还为在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一对一”心理疏导,有效保障了市民身心健康,为南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以上案例中人物均为化名)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刘梦琦 李晨

来源:紫牛新闻

版权声明

网站资料部分均来自于网络,如若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刻删除!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