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2140天
1
前几天,“我国结婚率创十年新低”上了热搜。
报道中说,目前中国有超过2亿单身成年人,其中包括超过7700万独居成年人。
按照民政部门统计:
2018年全年,我国依法办理结婚登记1013.9万对,比上年下降4.6%,结婚率为7.3‰,比上年降低0.4个千分点,创下2008年以来的新低。
对此,网络评论基本都是这样的画风:
可以看得出来,在网络舆论里,单身主义似乎占了主流。
“为什么要谈恋爱,是手机不好玩,还是酒不好喝?”
“结婚真的没意思啊,还要过日子,柴米油盐的真的很无趣了……”
但是,正如知乎上出现的一个问题一样,大家真的都不屑于结婚了吗?
如何看待我国结婚率创十年新低,网络舆论中不婚主义盛行,而现实中真不结婚的却是极少数,事实究竟是怎样的?
事实上,我国30岁以上女性未婚的比例远远低于日韩,甚至可以说,中国女性是极其热衷于结婚的(包括主观自愿以及催婚妥协的女同胞)。
但这跟网络上的舆论风向却极其违和,很多评论里清一色都是不婚主义……
难道都是小年轻学生瞎评论或口嗨么?
非常好奇这个有趣的现象。
底下有个回答,用“考试前说好裸考的人,都在偷偷复习”来比喻这一现象,颇为形象。
对外宣称自己无所谓、看得开,内心却早已紧张着急,偷偷行动了。
2
这的确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在《我的孤单 我的自我 :单身女性的时代》这本书中,作者提到:
我们通常会认为,在欧美一个人结不结婚,在什么年龄结婚只是一个个人问题。
但事实上,许多欧美未婚女性也承受着巨大的婚姻焦虑。
女性恋爱结婚就好比一个抢凳子的游戏,过了三十岁还没有男友的女孩,就像音乐停了还没有找到凳子的人,在婚姻游戏中出局了。
所以,在网络上说着自己不想结婚,一个人生活轻松自在的人,其实一部分也是在逃避焦虑。
就像有人说的,由于诸多因素,就算你不是不婚主义,想结婚也不一定就能结。
当代人对婚姻的态度不乐观,当结婚变成一件需要努力的事情时,就会变得更有压力。
告诉自己:“大不了不结婚!”再到网络上找些共鸣,这样压力就没那么大了。
3
而且就算结婚了,也不一定就是童话里happily ever after的结局。
就像这几天频繁上热门的具惠善安宰贤离婚纠葛,刚开始再甜蜜的爱情,也有可能走到覆水难收的境地。
当初的安宰贤声称自己离开妻子好像就活不了。
然而如今却对妻子用极其冷漠的方式,用冷冰冰的话语告诉她:离婚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觉得她不够性感。
具惠善说:“他好像只是短暂地爱了我一下。”
你看,即便是在外人看来佳偶天成的一对,也会走向无法挽回的地步。
用我朋友对此事的感受来说,就是:“日常恐婚(1/1),但当初的甜又是多么令人艳羡啊。”
爱情会变质,审美会疲劳。
我们渴望甜蜜的爱情,但又害怕它不够保鲜。
一方面,在网络上表达着对婚姻的恐惧;另一方面,内心还是渴望能有一个人陪伴。就像现在流行的一句话:
不是相信爱情能够永远,而是能够永远相信爱情。
归根结底,我们对婚姻的恐惧,还是源于婚姻这件事太多的不确定性,让我们感受不到安全感。
但也正如终身成长词典词条《507:安全感》所说的:适度的安全感,是清醒地认知到,没有绝对的安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勇敢面对所有可能,秉持“因上努力,果上随缘”的心态,持续行动,想方设法提高预期实现的概率。
这个世界上最可靠的人只有自己,因此,不管是结婚还是不结婚,我们都必须有爱自己的能力。
努力成为自己能够依靠、信赖的人,就不会因为单身而焦虑,为婚姻的不稳定性而烦恼了。
也只有如此,才能有资格去爱别人,并让别人来爱自己。
4
社会学教授艾里克·克里南伯格认为,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单身独居现象已经成一种大趋势,可以说,人类已经进入单身时代。
但这也并不说明,单身独居会比结婚好。
正如他《单身社会》里说到的一样:
独居,和结婚一样,只是一种生活的可选项,并不是通往重塑自我和个性的唯一途径。
结婚该是顺其自然的事情,遇见爱的人,结婚就挺好的。
但如果没有遇到合适的,不结婚也没什么,这不是我们人生失败与成功的衡量标准。
选择结婚与否,都是自己的自由。
并且保有这份自由的正途是:
当看到社会整体性有问题时,保持警醒。脱离所有流行和氛围,专注于自身再进行选择。
单身也好,结婚也好,只要是为了寻求人生的幸福,并且在其中获得幸福,那就是最佳的选择。
不管到了什么时候,都要懂得好好爱自己,做出最理智的选择。
生活是自己的,只要你拥有了幸福的能力,就没有人能够拿走你幸福的权利。
版权声明
网站资料部分均来自于网络,如若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刻删除!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上一篇: 刘易舒情感挽回靠谱嘛
- 下一篇: 老婆出轨我心里难受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