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能成功缔造小米生态帝国,与他独到的人才整合能力密不可分。
小米创立,雷军把80%的时间都放在“挖人”上,而他设计出的“股权+工资”的三种组合形式,不但留住了上、中、下三类人才,还成为小米挑选合伙人的“试金石”。
秘籍一:“挖墙脚”,小米的壹号工程
小米是雷军的二次创业。
虽然已经成功带领金山在港股上市了,但手机对雷军来说还是个颇为陌生的领域——毕竟,手机是软件和硬件的集成产业,而雷军之前一直专研的都是软件。
于是雷军想到了一个最简单粗暴又有效的方法:我不会做,就去找会做的人来一起做。
在小米创办的第一年,雷军80%的时间都在挖人;挖墙脚,也成为小米的“壹号工程”。
挖微软墙角:林斌,李开复面前的大红人,被挖来负责供应链业务;黄江吉,微软工程院首席工程师,被挖来当小米工程副总裁。
挖金山墙角:黎万强,金山软件人机交互设计总监,被挖来当小米营销负责人;
挖摩托罗拉墙角:周光平,摩托罗拉研发中心总工程师,被挖来当小米硬件负责人;
挖谷歌墙角:
洪锋,谷歌产品经理,被挖来负责MIUI技术;
挖
北京科技大学的墙角:刘德,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的系主任,被挖过来负责工业设计。
几位创始人喝了一锅雷军父亲熬的小米粥,就宣告小米公司的正式成立了。
再加上后期加入的王川,小米就凑齐了号称“八大金刚”的联合创始人队伍。
王川的加入更证明了雷军挖人手段之犀利:王川自己本身就是企业家,他创办的
雷石,占中国卡拉OK市场份额的70%。之后又做了一个多看阅读的手机端,小米收购了多看,然后王川就带着整个团队加入进来,负责小米电视和小米盒子的业务。
小米的八位联合创始人,一半是业界有名的技术大牛,一半是管理过千人以上团队的世界500强高管。阵容之豪华让所有创业者都羡慕,除了要要佩服雷军的个人魅力和口才,还要佩服他在人才建设上的深远布局:既有懂技术,又有懂管理;既有负责产品设计、技术开发的,又有负责供应链和营销的。
反正只要是关键岗位,一律不要只拿高薪的打工仔,只要愿意拿股权的合伙人!
而这么多顶尖人才愿意跟着雷军一起干,不仅是因为雷军的个人魅力和口才,更是因为雷军独特的价值观:找你来不是上班,而是做我的合伙人,一起拥有公司股权,一起赚未来的钱!
秘籍二:不要股权就翻脸
雷军自己曾在采访中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创办小米初期,雷军发现了一个不可多得的技术人才。一个星期谈五次,每次平均 10 个小时,前后谈了 3 个月,一共谈了十七八次。这份求贤若渴的坚持,可以说不比刘备三顾茅庐差。
然而就在将要敲定的最后一刻,这个人才表示对于小米的股权“无所谓”,雷军无比失望,发现他没有创业精神,不是那他想要的人。
于是两人不欢而散。
这就是雷军挖墙脚的第二个秘籍——“找人有两个要素:一、要最专业。二、要最合适。”
合适,指的是他既要有共同价值观,又要愿意选择正确的“身份”。
什么样的岗位可以用职业经理人,什么样的岗位一定要共进退的合伙人,雷军心里早有清晰的标准。
秘籍三:股权+工资的组合选择题
每个人的价值取舍和现实需求是不一样的。如果要求所有初始团队都只拿股权,用今天赌未来,显然是不显示的。
于是,雷军设计了三种待遇结构,供初始的团队选择:
第一种:全部拿现金工资
第二种:70%~80%的工资和少量的股权
第三种:只拿一点生活费和较多的股权。
自愿选择后,15%的人选择第一种,70%的人第二种,还有15%的人选择第三种。
当然还有最极端的,就是小米副总裁林斌。他是零工资+自掏腰包投资小米。
林斌曾经在一次演讲的时候回忆这件事:“2010年,雷军拉我创业,零工资的条件我答应了,又问我是否愿意自己掏钱投资小米,我犹豫了。但想了几天,和太太商量之后,既然决定创业,便豁出去了。我们准备过几年苦日子,我把谷歌和微软的股票都卖了,全部投到小米。”
显然,这三种待遇模式,既是雷军给团队的自主选择权,也是雷军考量团队成员价值观的、为自己挑选合伙人的试金石。
生命不息,挖墙脚不止
靠着这三大秘籍,小米挖墙脚越挖越专业,发展也越来越快。
魅族原高级副总裁杨柘、碧桂园原副总裁彭志斌、中兴集团原全球副总裁曾学忠、暴风TV原CEO刘耀平、金立集团原总裁卢伟冰、小辣椒手机创始人王晓雁、中兴手机原副总裁苗雷陆续加入小米。
手机圈有这样一个传说,每一个高管最终的去处都是小米。
等等,小米一度被戏称为科技界的 “复仇者联盟”。凡是在原有企业郁郁不得志、或者是已经摸到了天花板的高级人才,都来了小米。
因为小米,给工资还给股权,还给你施展拳脚、内部再创业的机会。
果然,人才才是核心竞争力。而源源不断涌入的人才,也推动着雷军不断扩大业务版图、不断创新小米的生态。
版权声明
网站资料部分均来自于网络,如若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刻删除!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上一篇: 约前男友 前男友说没空
- 下一篇: 婚姻情感类的挽回婚姻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