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医生特鲁多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有时候,要治病;经常,去帮忙;总是,为了安慰。它告诉人们,医生的职责不仅是治疗和治愈,而且是帮助和安慰。这句话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医学的真谛。
近日,成都市卫生健康委收到市民的一封表扬信,信中描述了一位60多岁的母亲突发血液病,在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得到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的过程。患者家属对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血液科医生余勤梅及该科相关医护人员精湛的医术和医生的善良表示称赞。
患者说//
医生付出看在眼里 写信表达感谢
“我今天就开始写这封感谢信,这是给六家医院的感谢信,一位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好医生——于钦美医生和相关医护人员!我感恩的原因,不仅仅是在六院余医生的精心治疗下,母亲的病情明显好转,更是因为全家人来到六院以来的生动感受。”
病人的儿子黄飞写了这封信。他说,母亲去过很多医院很久,在6家医院治疗了几天,病情得到控制。而且,在治疗期间,余沁梅作为母亲的主治医生,经常通宵加班,研究母亲以往的住院病历,分析她的病情病例,对母亲的治疗从来没有放过任何一种病因分析。更让黄飞感动的是医护人员在整个医疗过程中的态度。“不仅仅是个别医生,整个医院的医生都不是‘上级’。作为病人,我们没有那种‘下垂的怜悯’。”黄飞说,成都不缺综合实力强、医生优秀的好医院。但仅从这两个月全家人求医的经历和感受来看,市六院让他们全家感受到了什么是“以病人为中心”的好医院。
本人说//
被7年前老病人认出 感概患者依旧健康
“我认为这是医生的正常行为。这很正常!”面对患者和家属的感激之情,余沁梅有点不好意思。在她看来,她只是做了她应该做的事情。其实这并不是余沁梅收到的第一封感谢信。很多患者出院后会给她写感谢信,更多的患者会当面对她说“谢谢”,感谢她帮助减轻痛苦,给她温暖的安慰。
今年1月,余沁梅在医院走廊里遇到了一位七年前她读研究生时帮忙管理的病人。当时,该患者患有帕金森病、高血压、糖尿病和胃弥漫性B-淋巴瘤,并接受了胃次全切除术。现在老人们都80多岁了,但还记得余钦梅,笑着和她打招呼。余沁梅被这一幕感动得很。她不仅因为病人还记得她而感动。“一个病情如此严重的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后,仍然活得很好。我们一直坚持这种规范化的治疗,我们的坚持让患者受益匪浅。这是最触动我的东西。”
同事说//
她关爱患者身心健康已成习惯
除了常规查房和治疗,余沁梅经常去病房,除了谈治疗,她大多和患者聊天。风湿免疫科和血液科主任王健说,其实患者真的很想得到关注。“余沁梅让她自己的每一个病人都得到了极大的关注。除了治疗,她的善良和真诚治愈了病人的心理。"
事实上,作为一名医生,余沁梅已经这样做了七年。“医生能不断向患者释放诚意和善意,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而且是发自内心的。”王健说,现在要求医务人员具备这些素质。“但所需要的和发自内心的是不同的。患者非常敏感,可以观察到。余沁梅能得到患者的尊重和信任,是因为她总是发自内心地去做。”
林志鑫的封面新闻记者周家怡由医院提供
【如有新闻线索,请向我们举报。一旦被收养,将会有酬金作为奖励。举报微信关注:ihxdsb,举报QQ: 3386405712]
版权声明
网站资料部分均来自于网络,如若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刻删除!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上一篇: 结婚二十多年了发现老公出轨(她洗车时发现丈夫出轨)
- 下一篇: 这些星座男心底总会藏着初恋,谨慎交往